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
漫遊現代與俄國風情

綻放111~清華校慶音樂會

時間 _ 2022-05-01 ( 日 ) 19:30
地點 _ 演藝廳
辦理單位 _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贊助單位:國立清華大學校友總會
演出單位 _ 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
入場方式 _ 索票(4/15起,請洽苗北藝文中心、清大音樂學系辦公室03-5715131分機73104)
主辦單位公告:原訂於2022年5月1日(日)19:30於 演藝廳 演出之 《綻放111 清華校慶音樂會 漫遊現代與俄國風情》 ,因 疫情影響 ,將取消此次演出,本場次目前暫停一切索票作業。
演出曲目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柴可夫斯基: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From Somewhere to Here"
周久渝 : "所經之處"
M. P. Mussorgsky :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穆梭斯基:展覽會之畫

音樂會緣起:
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於每年5月固定舉辦大型的演出活動,於璀璨110~清華校慶音樂會開始,由音樂學系主任張芳宇帶領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跨出校園走向專業音樂廳之大型音樂會表演。音樂會除能讓全清華師生及校友們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外,更期能積累學生的樂團實務經驗以因應畢業後的挑戰及市場需求,並走向社會大眾,拉近古典音樂和一般民眾的距離、提升民眾音樂素養,以提倡社會欣賞古典樂之風氣,達成高等教育培育的社會責任。
此次音樂會之曲目作家除了柴可夫斯基、穆梭斯基,也加入了本系專任教師-周久渝之創作曲目-"所經之處",音樂會充滿異國色彩。

指揮/黃東漢
生於臺北,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隨後赴美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受教於指揮家Kenneth Kiesler與 Gustav Meier,在校期間曾接受指揮家Lorin Maazel 與Riccardo Muti指導;並於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碩士學位後轉赴奧地利Universität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Graz接受指揮家Martin Sieghart指導。
2009年起擔任國家交響樂團(NSO)特約助理指揮暨歌劇排練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工作坊指揮
2010年起擔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
2012年獲得維也納青年藝術節Wiener MusikSemeinar & Festival指揮賽第二獎
2015年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助理指揮
曾於兩廳院指揮演出的團體包括: NSO國家交響樂團、兩廳院歌劇工作坊、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大合唱團、台南人劇團等。近期於兩廳院演出的節目為 2021 TIFA《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指揮國家交響樂團與魏海敏老師共同演出。
另外,近年合作的樂團也包括National Opera Bucharest、National Bulgaria Symphony Orchestra、Berlin Sinfonietta以及Bohuslav Martin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並與小提琴家林昭亮、李宜錦、林品任,鋼琴家林佳靜以及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Alexei Bruni等獨奏家合作。
目前擔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台大校友交響樂團常任指揮暨新店高中音樂班管弦樂團指揮,並於2020年起擔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指揮。

客席指揮/吳曜宇
臺灣指揮家吳曜宇在贏得了第53屆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的Grand Prix de Direction(首獎),Coeur de Coeur L'Orchestre(樂團獎)和Coup de Coeur du Public(觀眾獎)後引起國際樂壇關注,並在和眾多世界知名樂團合作後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吳曜宇出生於台北。 3歲時開始學習鋼琴與小提琴,並在高中前學習了打擊樂器和單簧管。大學畢業於資訊傳播學系後,他於2011年在臺北國立藝術大學開始了指揮的學習,由已故名師徐頌仁教授啟蒙,於2017年負笈維也納國立表演藝術大學。
2014年,受邀在著名的聖彼得堡愛樂音樂廳指揮聖彼得堡交響樂團。
2018年,他受邀與盧瓦爾河國家樂團(Orchester National des Pays de la Loire)在盧昂盧瓦爾河地區(RégionPays de la Loire)舉行一系列音樂會巡迴演出。
2017年,吳曜宇臨危授命替代因病取消演出的指揮家簡文彬,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指揮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出馬勒第一號交響曲。
2019年,吳曜宇應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邀請錄製臺灣民謠專輯。同年,他與舉世聞名的琵琶演奏家吳蠻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前大提琴首席楊文信合作,錄製了作曲家陳士惠作品,該專輯由美國新世界唱片公司發行。
作為年輕一代的指揮家,吳曜宇往往帶著熱情分享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基於對大眾傳達音樂的感染力,他幾次受台北市立交響樂團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邀請指揮臺灣新年音樂會及國慶音樂會。吳曜宇對年輕人的影響力也讓他受《表演與藝術》雜誌評選為“ 2013年度音樂人物”,並受政府提名為2014年十大傑出年輕人的候選人。
2020年,吳曜宇受邀擔任臺北愛樂青年樂團音樂總監暨首席指揮。
2021年,吳曜宇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協同指揮。

小提琴/許詠傑
1993 年出生於台北市,十歲起學琴,在台曾師事黃瀚民、楊智欽、楊智超、李肇修老師。15 歲時赴莫斯科參與柴可夫斯基音樂院音樂營,於拉赫曼尼諾夫音樂廳演出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作曲家Eduard Pinto 作品之首演,並獲得與俄羅斯榮譽藝術家Irina Kuksova 合作舒伯特奏鳴曲機會,被當時做為觀眾的Stanislav Igolinsky 形容他演奏的是真正的音樂~音樂會後受到俄羅斯Россия 1 電視台採訪。隔年以全校第一名成績進入國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附屬中學受柴可夫斯基名教Alexander Kirov 與傳奇小提琴大師為多皮凱森極端嚴格之蘇聯學派訓練。
2012年,18歲以外國學生身份破格參加全俄羅斯音樂大賽榮獲小提琴獨奏組第二名(第一從缺)
2013年,全俄羅斯室內樂音樂節大賽奏鳴曲組得主
2014年4月Ryazan 第15 屆“國際提琴藝術”大賽獲第一名(Grand prix)往後受邀至世界著名柴可夫斯基音樂院大廳(The Grand Hall of the Moscow Concervatory )獨奏演出。
2014 年6 月以小提琴獨奏、弦樂四重奏、小提琴教育與兩組室內樂,五項全超過滿分
成績畢業於國立莫斯科柴可夫斯音樂學院附屬中學,同年9月以當屆主修最高分,進入國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繼續攻讀小提琴演奏。近年來固定代表音樂院派系音樂會之獨奏演出,演出足跡遍及莫斯科、依凡諾瓦、瑞士、紐約,獲得非常高的評價。

作曲家/周久渝
出生於高雄,台灣作曲家周久渝自幼學習鋼琴,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音樂博士。創作師從李子聲、賴德和、楊聰賢、菲利浦・葛朗吉(Philip Grange)等作曲家。其作品曾獲國際現代音樂協會青年作曲家獎、亞洲作曲家聯盟許常惠紀念獎、臺灣交響樂團管弦樂曲徵曲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於2013年獲文化部藝術新秀補助舉辦全場個人作品音樂會,並以編曲項目獲得第31屆傳藝金曲獎。對於人與土地的關懷是她創作的動力來源。其音樂風格多元、情感強烈,長於調配聲音織度,以當代音樂創作技巧投射出對文學、視覺藝術、傳統文化、地景樣貌、甚至社會議題的廣泛興趣。創作類型涵蓋大型編制,以及為中西樂器與人聲而寫的室內樂、中西樂器獨奏等。近年大型創作有2015年與南熠樂集合作的音樂劇場《紅樓舊夢》、2016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第三廣播電台所委託的管弦樂曲《喧慾之舌》與為新北市交響樂團寫作的《所經之處》。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兼任講師,以及東吳大學、輔仁大學、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等校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現職清華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
主辦單位公告:原訂於2022年5月1日(日)19:30於 演藝廳 演出之 《綻放111 清華校慶音樂會 漫遊現代與俄國風情》 ,因 疫情影響 ,將取消此次演出,本場次目前暫停一切索票作業。
演出曲目
P. I. Tchaikov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柴可夫斯基: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From Somewhere to Here"
周久渝 : "所經之處"
M. P. Mussorgsky :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穆梭斯基:展覽會之畫

音樂會緣起:
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於每年5月固定舉辦大型的演出活動,於璀璨110~清華校慶音樂會開始,由音樂學系主任張芳宇帶領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跨出校園走向專業音樂廳之大型音樂會表演。音樂會除能讓全清華師生及校友們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外,更期能積累學生的樂團實務經驗以因應畢業後的挑戰及市場需求,並走向社會大眾,拉近古典音樂和一般民眾的距離、提升民眾音樂素養,以提倡社會欣賞古典樂之風氣,達成高等教育培育的社會責任。
此次音樂會之曲目作家除了柴可夫斯基、穆梭斯基,也加入了本系專任教師-周久渝之創作曲目-"所經之處",音樂會充滿異國色彩。

指揮/黃東漢
生於臺北,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隨後赴美進入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受教於指揮家Kenneth Kiesler與 Gustav Meier,在校期間曾接受指揮家Lorin Maazel 與Riccardo Muti指導;並於2007年取得管弦樂指揮碩士學位後轉赴奧地利Universität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Graz接受指揮家Martin Sieghart指導。
2009年起擔任國家交響樂團(NSO)特約助理指揮暨歌劇排練指揮
2010年獲選擔任兩廳院歌劇工作坊指揮
2010年起擔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
2012年獲得維也納青年藝術節Wiener MusikSemeinar & Festival指揮賽第二獎
2015年獲選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助理指揮
曾於兩廳院指揮演出的團體包括: NSO國家交響樂團、兩廳院歌劇工作坊、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台大合唱團、台南人劇團等。近期於兩廳院演出的節目為 2021 TIFA《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指揮國家交響樂團與魏海敏老師共同演出。
另外,近年合作的樂團也包括National Opera Bucharest、National Bulgaria Symphony Orchestra、Berlin Sinfonietta以及Bohuslav Martin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並與小提琴家林昭亮、李宜錦、林品任,鋼琴家林佳靜以及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首席Alexei Bruni等獨奏家合作。
目前擔任廣藝愛樂管弦樂團常任指揮、台大校友交響樂團常任指揮暨新店高中音樂班管弦樂團指揮,並於2020年起擔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指揮。

客席指揮/吳曜宇
臺灣指揮家吳曜宇在贏得了第53屆貝桑松國際青年指揮大賽的Grand Prix de Direction(首獎),Coeur de Coeur L'Orchestre(樂團獎)和Coup de Coeur du Public(觀眾獎)後引起國際樂壇關注,並在和眾多世界知名樂團合作後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吳曜宇出生於台北。 3歲時開始學習鋼琴與小提琴,並在高中前學習了打擊樂器和單簧管。大學畢業於資訊傳播學系後,他於2011年在臺北國立藝術大學開始了指揮的學習,由已故名師徐頌仁教授啟蒙,於2017年負笈維也納國立表演藝術大學。
2014年,受邀在著名的聖彼得堡愛樂音樂廳指揮聖彼得堡交響樂團。
2018年,他受邀與盧瓦爾河國家樂團(Orchester National des Pays de la Loire)在盧昂盧瓦爾河地區(RégionPays de la Loire)舉行一系列音樂會巡迴演出。
2017年,吳曜宇臨危授命替代因病取消演出的指揮家簡文彬,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指揮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出馬勒第一號交響曲。
2019年,吳曜宇應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邀請錄製臺灣民謠專輯。同年,他與舉世聞名的琵琶演奏家吳蠻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前大提琴首席楊文信合作,錄製了作曲家陳士惠作品,該專輯由美國新世界唱片公司發行。
作為年輕一代的指揮家,吳曜宇往往帶著熱情分享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基於對大眾傳達音樂的感染力,他幾次受台北市立交響樂團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邀請指揮臺灣新年音樂會及國慶音樂會。吳曜宇對年輕人的影響力也讓他受《表演與藝術》雜誌評選為“ 2013年度音樂人物”,並受政府提名為2014年十大傑出年輕人的候選人。
2020年,吳曜宇受邀擔任臺北愛樂青年樂團音樂總監暨首席指揮。
2021年,吳曜宇受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協同指揮。

小提琴/許詠傑
1993 年出生於台北市,十歲起學琴,在台曾師事黃瀚民、楊智欽、楊智超、李肇修老師。15 歲時赴莫斯科參與柴可夫斯基音樂院音樂營,於拉赫曼尼諾夫音樂廳演出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作曲家Eduard Pinto 作品之首演,並獲得與俄羅斯榮譽藝術家Irina Kuksova 合作舒伯特奏鳴曲機會,被當時做為觀眾的Stanislav Igolinsky 形容他演奏的是真正的音樂~音樂會後受到俄羅斯Россия 1 電視台採訪。隔年以全校第一名成績進入國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附屬中學受柴可夫斯基名教Alexander Kirov 與傳奇小提琴大師為多皮凱森極端嚴格之蘇聯學派訓練。
2012年,18歲以外國學生身份破格參加全俄羅斯音樂大賽榮獲小提琴獨奏組第二名(第一從缺)
2013年,全俄羅斯室內樂音樂節大賽奏鳴曲組得主
2014年4月Ryazan 第15 屆“國際提琴藝術”大賽獲第一名(Grand prix)往後受邀至世界著名柴可夫斯基音樂院大廳(The Grand Hall of the Moscow Concervatory )獨奏演出。
2014 年6 月以小提琴獨奏、弦樂四重奏、小提琴教育與兩組室內樂,五項全超過滿分
成績畢業於國立莫斯科柴可夫斯音樂學院附屬中學,同年9月以當屆主修最高分,進入國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繼續攻讀小提琴演奏。近年來固定代表音樂院派系音樂會之獨奏演出,演出足跡遍及莫斯科、依凡諾瓦、瑞士、紐約,獲得非常高的評價。

作曲家/周久渝
出生於高雄,台灣作曲家周久渝自幼學習鋼琴,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音樂博士。創作師從李子聲、賴德和、楊聰賢、菲利浦・葛朗吉(Philip Grange)等作曲家。其作品曾獲國際現代音樂協會青年作曲家獎、亞洲作曲家聯盟許常惠紀念獎、臺灣交響樂團管弦樂曲徵曲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於2013年獲文化部藝術新秀補助舉辦全場個人作品音樂會,並以編曲項目獲得第31屆傳藝金曲獎。對於人與土地的關懷是她創作的動力來源。其音樂風格多元、情感強烈,長於調配聲音織度,以當代音樂創作技巧投射出對文學、視覺藝術、傳統文化、地景樣貌、甚至社會議題的廣泛興趣。創作類型涵蓋大型編制,以及為中西樂器與人聲而寫的室內樂、中西樂器獨奏等。近年大型創作有2015年與南熠樂集合作的音樂劇場《紅樓舊夢》、2016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第三廣播電台所委託的管弦樂曲《喧慾之舌》與為新北市交響樂團寫作的《所經之處》。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兼任講師,以及東吳大學、輔仁大學、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等校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現職清華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
loading